3月6日,绵阳市生态环境局召开2025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科技城新区绿色环保产业发展情况。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邢帅、张金,科技城新区党工委委员、副主任刘建华通报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程瑜主持发布会。
邢帅通报指出,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53,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居第49位、同比上升22位。全市20个国省控考核断面、11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为100%,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连续8年达到100%,市县两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12年达到100%。涪江干流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张金通报指出,春节期间(1月28日—2月4日),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26,PM2.5平均浓度59.6微克每立方米,实现了“除夕”优良天、“大年初一”不出现重度污染的防治成效,是除疫情特殊年份外,环境空气质量最优良的一个春节。下一步将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将蓝天保卫战作为污染防治的“一号工程”,从工业源治理、扬尘污染源控制、移动源整治、面源污染治理四个方面持续发力,全力以赴完成“十四五”蓝天保卫战目标任务。
刘建华通报指出,科技城新区以“科技创新为笔”、“绿色转型为墨”,描绘一幅独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画卷。新区链接全球创新资源,持续深化与高校在成果转化、技术创新方面合作,建立涉及绿色环保领域院士工作站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各1家,已取得500多项绿色环保核心专利,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打造环保产业生态体系,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2024年绿色环保产业规模已达16.28亿元,预计未来三年将实现20亿、30亿、50亿元三级规模目标!
发布会上,市生态环境局、科技城新区管委会分别就2025年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科技如何助力污染防治等方面答记者问。
中国改革报、四川工人日报、四川法治报、党建头条、香港商报、香港卫视、绵阳市新闻传媒中心、科学城在线、腾讯网等媒体受邀参加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