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绵阳市生态环境系统2025年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市委“新春第一会”和国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分析当前面临形势,安排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开强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充分肯定2024年取得的成绩,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攻坚克难、奋勇担当,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4年,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排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49位、同比前进22位;全年优良天数同比增加30天,优良天数率达88.5%;PM2.5浓度33.4微克每立方米、同比改善9.5%,绵阳市重返全国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连续8年、市县两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12年达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可防可控。我市顺利通过第三轮中央、省督察。仙海湖成功入选第二批四川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平武县被命名为第三批省级生态县。经开区化工园区清洁生产审核项目成为全国首批通过评估的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
会议指出,2025年是全面落实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深入推进美丽绵阳建设的关键一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蓄势之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以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为统领,认真落实《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四川建设的实施意见》《美丽绵阳建设规划(2024-2035年)》,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绵阳,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化理论武装,凝心铸魂强根基;以目标任务为中心,对标细化举措,奋进争先创佳绩;以重点工作为抓手,攻克短板弱项,精准施策出亮点;以突出问题为导向,严格跟踪问效,夯实责任聚合力;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坚持严管厚爱,风清气正铸铁军。
会议强调,2025年要抓好六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不折不扣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坚持优先治标、持续治本、标本兼治原则,以降低PI2.5浓度为主线,用好大气“天空地”一体化溯源防控,全过程应对大气污染。水环境质量方面,加快开展涪江流域美丽河湖建设,协同推进“三水共治”坚决守牢全省第一方阵。土壤环境质量方面,扎实推进土壤污染源头防控,高质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土壤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
二是扎实做好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科学编制第三轮中央督察、省级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方案,全面开展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大曝光专项行动,用好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曝光制度,推动问题真改实改,消除环境风险隐患。
三是加快推进美丽绵阳建设。制定出台《美丽绵阳建设2025年度实施方案》,明确基本思路、目标指标、工作举措;加快打造示范样板。充分发挥平武、北川、仙海等地生态特点和跨省市合作优势,探索各美其美的实践路径;持续深入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社会各界生根发芽。
四是更加主动服务高质量发展。严格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12条措施,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成果应用,优质高效做好重点项目环评服务,积极推进柔性执法,切实提升执法帮扶水平;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三大关系,严格防范一刀切。
五是坚决守住环境安全底线。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重点,持续开展重要生态空间强化监督“绿盾”行动;持续完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严格防范人为干扰环境监测数据行为发生;持续强化环境风险管控,组织开展应急事故演练,确保全市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可控。
六是全面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紧盯环评审批、财务管理关键环节,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努力锻造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会前,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全体与会人员参加了由科技城新区组织推介的“绵阳造”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科技成果展,深入了解绵阳环保产业发展情况,与相关企业负责人交流探讨,建言献策,积极服务本土优势企业发展。市县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将立足发挥中国科技城优势,强化政企院所合作,用实际行动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