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动态-环保要闻

以“金椽芋河”起航,为乡村振兴扬帆——绵阳市安州区黄土镇芋河村驻村第一书记彭治锦

发布时间:2025-06-05 文章来源: 民族地区工作处
|

一场默契,开启了驻村之旅。

2019年5月的一个清晨,彭治锦敲开了局长办公室,眼神中带着坚毅,郑重说道:“局长,我想要去驻村。”

一周前,彭治锦所在的绵阳市安州生态环境局,就因派出的驻村第一书记即将期满轮换,号召单位的青年党员积极报名。但号召发出后便石沉大海,局里的干部大多都面面相觑,犹豫不决。有人说,明年就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帮扶工作肯定“不好弄”。也有人说,没有农村工作经验,去了也不容易做出成绩,到时候既耽误了单位工作,又没在村上干出成绩,两头不讨好。不过彭治锦不这么想,他觉得想干好工作,就不能怕困难,自己身为党员,就是要敢于迎难而上,做好表率。再三考虑后,他决定主动报名接任驻村第一书记一职。

而彭治锦不知道的是,局班子其实早就对驻村的人选进行了专题研究。当时安州区为提升驻村帮扶质效,建立了因村制宜“点餐式”干部选派机制。根据芋河村用人需求,以及本地生态化生产转型需要,重点需求种养殖、生态、文旅相关专业的人才。彭治锦毕业于环境工程专业,是单位的业务骨干,为人踏实肯干、乐于助人,本就是驻村的第一人选,只是没想到今天他先一步主动提出驻村意愿。“一拍即合”之下,彭治锦背起行囊,于同年6月正式接任黄土镇芋河村驻村第一书记。

满腔热忱,“城里人”誓要变“土专家”。

2024年,已是彭治锦驻村的第5个年头。对于现在的他,芋河村的一草一木早就像他的掌纹一般,闭着眼都能摸清,对于村里的农业产业、农副产品,更是烂熟于心、如数家珍。但在驻村伊始,他却是个地道的门外汉。

记得到村任职的第一天,他就拉上村书记申忠平走村入户。来到田间,他看着地里金灿灿的,一片丰收景象,转头就对村书记说道“申书记,村里的稻子这么早就熟了,今天大丰收哦!”申书记尴尬地一笑,“彭书记,这不是水稻,这是冬小麦。”原来从小生活在城市,缺乏农业知识的彭治锦把小麦认作了水稻。本来春风拂面的他,顿时脸红得像猴屁股。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却深深刺中了彭治锦的内心。他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快速熟悉村情、农情,从“城里人”变成懂农业、知农时的“土专家”,真正融入到村里的建设中。

“金船”起航,乘风破浪。

之后的日子,彭治锦每天一大清早就拉着村干部,在村里“东走西窜”,了解村里的人口、土地、产业等基本村情、民情。到了晚上,他又挑灯夜战,恶补农学知识。经过3个月的努力,彭治锦深入村头巷尾,入户走访900余人,访遍了生产大户31户,总算摸清了村里的基本情况,并对村里的未来发展有了一个初步的想法。



彭治锦暖心走访芋河村高龄老人



彭治锦与眼科医院专家为村民宣讲白内障手术救助政策

芋河村幅员面积8.49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1669户4117人,党员134名,主导产业是柑橘类水果种植,以及水稻、玉米等传统农副产品生产。彭治锦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其实芋河村的农副产品产量并不低,以柑橘为例,芋河村种植柑橘2000余亩,每年产量近1000万斤,但因销路问题,除了农户零散在市集销售,大部分都打包卖给了水果承包商,回收价格远低于市场零售价。“种得出来,卖不出去”这就是芋河村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所以,想要带领村民致富,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销路问题。

为此,彭治锦召集驻村工作队员和村“两委”,提出要打造芋河村自己的农业品牌,走品牌化销售的路子。他的想法得到了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员们的一致认可。经过深入讨论,最终决定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出资注册集体经济品牌。

说干就干,彭治锦立马着手品牌申报事宜。经过两个月的东奔西走,11月底,芋河村集体经济品牌“金椽芋河”正式成立。这集体经济品牌的名字“金椽芋河”,取了一个“金船芋河”的音和意,寓意着这艘“金船”能满载着丰收,带领芋河村老百姓走向富裕。而随着品牌成立,芋河村致富的“金船”开始稳步起航。

能克服的困难,就是机遇。

品牌建立之后,需要做的就是整合全村农产品资源。彭治锦与村“两委”研究制定了“金椽芋河”品牌运营方案,将品牌运营方式主要分两种,一种是代销,村民将想要销售的农副产品在村委挂牌,村“两委”通过开展“扶贫赶集日”等方式无偿帮助村民销售。另一种是包销,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收购村民农副产品,统一包装、集中销售,所得利润归集体经济所有,并每年按收益的10%提取公益公积金后,再按照“5:3:2”的比例进行分配,50%用于集体经济再生产,30%用于股权分红,20%用于村内公益性支出。

为了最大程度号召村民积极参与,彭治锦和村“两委”先是召开了村民大会将“金椽芋河”品牌运营模式广而告之,又把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两两组队,分村民小组逐户走访宣传。经过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积极宣传、耐心解释,老百姓们纷纷响应号召,当月便有716户登记代销农副产品,21户生产大户与“金椽芋河”签订合作意向书。



芋河村驻村第一书记彭治锦用“大喇叭”宣传惠民政策

可谁料想,当一切正向好向上发展的时候,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将一切计划全部打乱。很多线下销售业务直接停摆,芋河村不得不另寻出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疫情“被困”在村的彭治锦无意间看手机短视频的时候,想到了可以通过网络直播销售农副产品。于是,他立马联系了村上几位热爱直播的“网红”农户,第一时间筹备开设了“第一书记直播间”“助农直播厅”等直播频道,大力拓展线上销售业务。

疫情带来的既是困难,也是机遇,线下销售渠道的不畅通,反而刺激了线上销售的热度。彭治锦因真诚的态度和风趣幽默的直播风格,吸引了大量网友关注,助农直播间里时常有3000人以上的观众。与之相匹配的,农副产品销售量也节节高升,从2020年2月起,仅仅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就通过网络销售了柑橘、水稻等农副产品5万余斤,销售额高达20余万元。2020年全年更是通过网络销售农副产品21.5万斤,销售额超80万元,开创了全市第一书记直播带货的先例。



芋河村驻村第一书记彭治锦直播带货



芋河村驻村第一书记彭治锦直播带货

是新农人,更是一家人。

“李阿姨,我们对着镜头笑一个!”彭治锦一手举着自拍杆,一手拿着水果,正帮助芋河村13组的果农李本琼直播销售水果。自从2020年网络销售渠道打开后,芋河村的田间地头便始终少不了彭治锦帮农户直播带货的身影。久而久之,连他自己也打趣道“我的鼻子比狗还要精”,哪家有丰收,我“闻着味儿”就过来了。

如今,“金椽芋河”集体经济品牌为民服务模式迭代升级,彭治锦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开始向全村农户提供“一键点单式”服务。由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牵头成立“金椽芋河”助销管理委员会,面向滞销农户提供助销服务。农户电话“点单”,委员会上门“接单”,经检验符合销售标准的农副产品,可无偿享受“金椽芋河”包销服务,每年消化柑橘、时蔬、水稻等各类滞销农副产品140余万斤,挽回群众损失80余万元。彭治锦直播带货、助农增收的相关事迹也先后被《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媒体刊载报道。

2023年8月,彭治锦被省委组织部评选为“全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局领导和区委组织部分别找他谈心谈话,但彭治锦却选择了再次留任,他说“4年的驻村经历,让他从‘城里人’变成了‘新农人’,如今他已经把芋河村的每个老百姓当成了一家人”。现在村里正在探索实施“党组织+规模经营主体+个体农户”互助生产模式,农机租赁服务产业发展事宜也尚在推进中,凡事讲究一个有始有终,他想要和芋河村再走上一程,于是委婉拒绝了组织的“好意”。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彭治锦表示,虽然终有一天自己将离开芋河村这片热土,但他会以绝对的担当,站好最后一班岗,用辛勤的汗水为芋河村灌溉出一片希望的花海。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