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绵阳市生态环境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五市”战略,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一、高质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全力攻坚打好蓝天保卫战。建设绵阳市“天空地”一体化溯源防控及预测预报平台,组建环境质量分析及问题整治专班,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五提示”制度,推动实施绵阳市部分城区秋冬季特殊时段机动车临时限行措施,先后开展“秸秆禁烧专项整治”“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十日攻坚”“涉气工业企业及汽修行业大排查大整治”等专项行动,实施178个重点企业减排项目,推动53家企业创建环保绩效评级,压减55条烧结砖瓦企业产线。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53,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第49名、同比前进22名,取得“十四五”以来最好成绩;细颗粒物(PM2.5)浓度33.4微克每立方米、同比改善9.5%,创“十四五”以来新低;优良天数率88.5%、同比增加7.5个百分点,较去年增加30个优良天,重返全国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二是系统施策打好碧水保卫战。推动修订实施《绵阳市水污染防治条例》。成功举办2024年川渝九地共建美丽涪江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研讨会,并与德阳市、广元市、重庆市潼南区等九地生态环境部门共同签署《川渝九地共建美丽涪江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框架协议书》,建成投用水环境智慧管理平台,开展跨界断面水质协同管控、执法联动等合作行动36次,开展水质波动快速处置43次,整治农村黑臭水体3个,先后在全省枯水期、汛期水质管控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项目60个,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83.4%。全市20个国省控考核断面、11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为100%,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连续8年、市县两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12年达到100%。仙海湖成功入选第二批四川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涪江绵阳段成功纳入全省“三江两湖一河”水美工程建设规划。三是严管严控打好净土保卫战。完成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周边环境全覆盖监督性监测,推进“一住两公”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在全省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经开区化工园区清洁生产审核项目成为全国首批通过评估的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全市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二、高标准迎接央省督察
一是认真接受督察。全力做好接受中央、四川省第三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相关工作,组建迎督工作专班组,配合督察组完成个别谈话、调阅资料、下沉督察、现场核查、走访问询等工作。累计受理四川省第三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转办群众信访举报件395件,已办结388件、阶段性办结7件;受理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转办群众信访举报件199件,已办结172件、阶段性办结27件。二是深入排查整治。围绕固体废物、环保基础设施、自然保护地等重点领域,组建市级暗访专班、复核督导组,开展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大曝光专项行动,集中力量解决了一批行业性、系统性突出问题。三是严格调度督导。坚持“目标制+责任制+销号制”,充分运用专函提示、现场督导等方式推动问题整改,在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环委会全体会议等播放曝光片12期,向社会公开曝光典型案例73件次,截至目前,626项以往轮次央省生态环保督察问题和长江生态环境问题已完成整改625项,剩余1项正按时序推进。
三、高效能服务绿色发展
一是严格环境准入。优化更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落地应用。制定《绵阳市生态环境系统环评审批服务工作规则》等,持续优化环评审批程序,高效审批建设项目环评338个。建立排污许可县级初审、市级联审制度,核发、变更排污许可证368张。二是注重审慎执法。将与民生保障密切相关、环境信用良好的177家企业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免予行政处罚61件。结合行政管理实际,积极探索对裁量幅度等内容进行细化量化,将“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下浮额度设定4个梯度,从而实现精准、规范裁量,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三是深化宣传教育。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学校、进农村宣传教育和六五环境日等主题活动,《绵阳“生态美市”赋能绿色发展》被《中国环境报》头版头条深度报道,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四川日报》等央省主流媒体先后报道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10余次,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四、高水平保障生态安全
一是深化治理修复。有序推进涪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修订实施《涪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与广元市、遂宁市、南充市、广安市等10个市(州)签订第二轮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进一步扩大资金总额度。二是严格执法监管。加大生态环境执法力度,下达环境行政处罚决定93件。完善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双向衔接制度,会同市公安局建立联合会商制度,对于重难点案件实行信息共享,在侦查重点线索时由公安机关提前介入,2024年公安机关立案调查11件,部省共发布我市典型案例3个。三是及时消除隐患。对全市600余家核技术利用单位开展全覆盖检查,全市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可控。完善环境应急快速响应规程,举办全市环境应急业务综合大比武活动和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实战应急演练,全市环境安全总体可控。